工程流体力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课程简介 » 工程流体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介绍

1课程概述

工程流体力学是航空航天、能源动力、建筑环境、土木水利、体育运动等学科领域所需的技术基础,是研究流体的平衡和机械运动规律及实际应用的一门科学,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具有基本概念内涵丰富,运动方程式物理意义抽象、水力计算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密切等特点。课程既有理论难度又重视实践应用,有着很强的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性。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在我院能源动力类、土木水利类等相关专业中开设,是能动、新能源、土木、建环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随着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和国家“双碳计划”的推行,工程流体力学作为后续专业技术课的重要理论基础,成为能源应用领域特别是节能减排实施过程中依托的重要理论和技术基础。针对能动专业,安排56学时课堂教学,设定3.5学分课程采用线下为主教学方式。

围绕学校“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坚持工程教育与创新理念相融合”的办学定位,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四位一体”的教书育人理念,培养能源动力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描述流体静止和运动遵循的基本规律;深刻理解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其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能够应用理论和仿真分析方法分析流体流动特征,能对管路和流体部件等的方案和关键指标作出评价,能设计合理的管路系统实现能量的安全和高效输运,能完成动力系统中管路的调节和优化;具备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思政途径是将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工程应用贯穿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争做诚实守信、爱国爱岗、敬业奉献的“新工科”人才。

2、教学团队

我们教学团队共有4名教师,全部为双师型,其中3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两名教师拥有工学博士学位

张晓艳:课程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住建部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

刘宏丽:主讲教师,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热力网值班员资格

熊英莹:主讲教师,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峰:主讲教师,博士研究生,讲师,住建部注册设备工程师资格

3、建设历程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金课建设;相继于20212022年课程分别被评为校级线下精品课程立项和省级线下精品课程培育项目;2024年评为省级线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4、课程的特色和创新点

在本科教学中,工程流体力学是为专业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计算方法的的重要科目,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基于课程特点并结合社会需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为了培养学生利用流体力学相关知识在解决工程问题时的高阶思维能力,和未来发展所需的能力,进行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主要创新点

1创建了《工程流体力学》有效的模块化+案例情景式教学实施体系

在教学导向上,从传授专业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渲染式学习体验;在教学内容上,从教师系统讲授教材内容转变为师生互动探讨和通过工程案例挖掘重点、难点和热点专业问题;在教学方法上,从教师讲授法转变为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采取模块化分法、自我总结法、知识图谱法、师生和生生问答法、问题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和角色扮演法;在教学时间上,从实体课堂扩展到实体课堂外的课前课后;在教学空间上,采取翻转式课堂的教学模式,从实体课堂拓展到云端课堂和实验室等形式多样的校内、外课堂;在学习成绩考核上,从单一的试卷答题考核拓展到教学全过程表现观察考核。

2研发了完整的《工程流体力学》模块化+案例情景式课程教学资源

利用数字技术,丰富学习系统中的学习资源,让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超越了校园的物理边界,建成更加灵活,具有个性化和发展性的课程系统,更富于参与性、学生能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从2019年开始,团队构建了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实现网络教学创造了必要条件。依托学院600平米以上的流体实验室和流体机械实训室,为《工程流体力学》模块化+案例情景式教学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便利条件。同时增加了典型案例、试题库、作业系统,幕课等扩充性学习资源。

3实施多元化的《工程流体力学》模块化+案例情景式教学模式

加重过程评价,注重利用数字技术改进教育评价方式,使得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基于长江雨课堂平台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的保留,从后台导出的学生学习数据和学生课堂表现,从多种维度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可以自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定量评分,给出的平时成绩更加客观和并实现了多元化评分。改革期末考试的题型和题量,在考查基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增加应用型和设计类的题型,重点考查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工程应用背景下电路虚拟仿真实验